2016年7月5日星期二

奧數銅奬証書

很開心今日收到奧數(港澳盃)初賽及晉級賽的銅奬証書

更開心的是小兒可以跟聖公會奉基千禧小學陳小燕校長合照,並得到她的讚賞,令小兒更有信心挑戰下個盃賽,多謝校長!





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

國際數學奧林匹克(英語: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,簡稱:IMO),是國際科學奧林匹克歷史最長的賽事。1934年和1935年,前蘇聯率先在其國內的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,並把這種數學競賽和體育競賽相提並論,冠以「數學奧林匹亞」的名稱,形象地揭示選手間智力較量的過程。

1959年,第一屆IMO於羅馬尼亞舉行,參賽國包括7個東歐國家。自此以來,除了1980年之外,IMO從未中斷。隨著IMO影響力的不斷擴大,參賽國也不斷增多,近幾年已達約100個,基本包括了中學數學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。目前每個參賽國可派出最多6位參賽選手、一名領隊、一名副領隊和觀察員。參賽者必須在比賽時未滿20周歲,最高學歷為中學,不過每名選手參加IMO的次數沒有限制。

自第24屆(1983年)起,IMO試卷由6道題目組成,每題7分,滿分42分。賽事分兩日進行,每天參賽者有4.5小時來解決3道問題(由上午9時到下午1時30分)。通常每天的第1題(即第1、4題)最簡單,第2題(即第2、5題)中等,第3題(即第3、6題)最困難。所有題目不超出公認的中學數學課程範圍,一般分為代數、幾何、數論和組合數學四大類。

IMO題目植根於中學數學,但在具體知識方面有所擴展,方法上有更高要求。一般來說,IMO題目的難度較大,靈活性強,富於智巧。要解決這些問題,一般不需要參賽者具有高深的數學知識(例如微積分),但需要參賽者有正確的思維方式,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基本功,堅韌的毅力以及一定的創造性。原則上,IMO不鼓勵選手利用超出中學範疇的數學知識與工具解決問題(但並沒有明確限制),並會在確定題目時充分考量這點。考慮到上述特點,IMO試題及其備選題,連同各國的一些數學競賽題目和訓練題目一起,代表著一種介於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之間的特殊的數學——競賽數學。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9B%BD%E9%99%85%E5%A5%A5%E6%9E%97%E5%8C%B9%E5%85%8B%E6%95%B0%E5%AD%A6%E7%AB%9E%E8%B5%9B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